什么是下贝氏体?下贝氏体金相显微组织图
下贝氏体同上贝氏体,但渗碳体在铁素体针内。过冷奥氏体在350℃~ms的转变产物。其典型形态是双凸透镜状含过饱和碳的铁素体,并在其内分布着单方向排列的碳化物小薄片;在晶内呈针状,针叶不交叉,但可交接。与回火马氏体不同,马氏体有层次之分,下贝氏体则颜色一致,下贝氏体的碳化物质点比回火马氏体粗,易受侵蚀变黑,回火马氏体颜色较浅,不易受侵蚀。高碳高合金钢的碳化物分散度比低碳低合金钢高,针叶比低碳低合金钢细。
当过冷奥氏体的温度下降到350至230℃范围时,所形成的产物叫下贝氏体。碳含量低时,下贝氏体形成温度有可能高于350℃。
特征与组织形态
典型的下贝氏体是由含碳过饱和的片状铁素体和其内部沉淀的碳化物组成的机械混合物。
下贝氏体的空间形态呈双凸透镜状,与试样磨面相交呈片状或针状;在光学显微镜下当转变量不多时,下贝氏体呈黑色针状或竹叶状,针与针之间呈一定角度。在电子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下贝氏体中碳化物的形态,它们细小、弥散,呈粒状或短条状,沿着与铁素体长轴成55-65度角取向平行排列。
下贝氏体也是一种两相组织,是由铁素体和碳化物组成。但铁素体的形态及碳化物的分布均不同于上贝氏体。
下贝氏体铁素体的形态与马氏体很相似,亦与奥氏体碳含量有关。含碳量低时呈板条状,含碳量高时呈透镜片状,碳含量中等时两种形态兼有。形核部位大多在奥氏体晶界上,也有相当数量位于奥氏体晶内。碳化物为渗碳体或-ε碳化物,碳化物呈极细的片状或颗粒状,排列成行,约以55~60°的角度与下贝氏体的长轴相交,并且仅分布在铁素体的内部。钢的化学成分,奥氏体晶粒大小和均匀化程度等对下贝氏体组织形态影响较小。
Hehemann用光镜及电镜观察发现,下贝氏体铁素体片与条也是由亚基元所组成。通常这些亚基元都是沿一个平直的边形核,并以约60°的倾斜角向另一边发展,最后终止在一定位置,形成锯齿状边缘。
下贝氏体铁素体的碳含量远高于平衡碳含量。要测出初形成的铁素体的碳含量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铁素形成后立即可以通过析出碳化物而使碳含量下降。故实际测出的碳含量均较初形成时的碳含量低。
下贝氏体中的碳化物均匀分布在铁素内。由于碳化物极细,在光镜下无法分辨,故看到的是与回火马氏体极相似的黑色针状组织,但在电镜下可清晰看到碳化物呈短杆状,沿着与铁素体长轴成55°~60°角的方向整齐地排列着。
晶体学特征及亚结构
下贝氏体铁素体与奥氏体之间的位向关系为K-S关系。下贝氏体铁素体的惯习面比较复杂。Ohmori在0.1%C钢中及Edwards在1.4%C钢中均测得在MS点附近形成的下贝氏体铁素体的惯习面为{110}A。也有人测得下贝氏体铁素体的惯习面为(254)A及(569)A等。而马氏体的惯习面为{111}A,{225}A及{259}A。
下贝氏体铁素体中的亚结构为位错,位错密度较高可在铁素体内形成缠结。在下贝氏体铁素体中未发现有孪晶亚结构存在。
版权属于:景通仪器 - 国内领先的显微镜与显微数字成像解决方案供应商
转载时必须以链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处及本声明。
本文地址:http://www.sipmv.com/support/faq/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