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视显微镜的照明方法 在体视显微镜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照明方法,即临界照明和柯勒照明。 临界照明就是通过乳白灯泡的照明表面或场玻璃屏直接照明物体,照明的光锥可以通过在集光器入瞳处的孔径光闹而控制,照明区域的大小是通过视场光困来调节的(因5.6上图)。这种照明系统当集光器放在稍高或稍低的位置时,显微镜的性能并不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对于白乳灯或场玻璃表面对标本像的扰乱,可以在不损害照明质量的条件下通过轻微移动集光器的聚焦旋钮而很方便地进行矫正。但是这种照明系统存在着两个主要缺点:①物场上光的强度不均匀;②当使用低放大倍数时保的亮度太强。
另外,在现代体视显微镜中使用Zui普遍的是柯勒照明法,这是把一个弱的正透镜即聚光透镜或一个附加集光器放在光源的前面,于是光源的像就被聚焦在集光器的后焦面上(即在孔径光阑的平面上),附加集光器表面的像就被聚焦在标本平面上(图5.6下图)。由柯勒在1893年所发明的这种照明系统具有很多优点,它与临界照明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不是直接用灯本身作为光源,而是用在光学上制作的单色场作为光源。通过关闭视场光闲,光闭的边缘就会成像在物体平面上,因此光阑可以开放到刚好使物场被照明。由于限制了在像的形成中并不起作用的物场外照明区域,减少了散射光和闪光,其结果可以形成高反差的像。关闭视场光阑(它在临界照明中也可以起到同样的作用,但不能如此容易地调整)并不会影响照明光锥的孔径。 采用柯勒照明形成的显微镜像可以表现出照明的单色光效果和对散射光的克服,虽然它的分辨力在理论上并不高于临界照明,但是由于鲜明的反差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较高质量的像。柯勒照明的另一个优点是它可以使用具有密集灯丝和高亮度的低压小灯泡,它特别适用于内组照明。很多年来这种照明方法被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显微镜中,特别是在研究体视显微镜和摄影显微镜的各种灯室内。 在这两种照明系统中,集光器都需要一种向着光轴的调中装置。在所有采用柯勒照明的显微镜中,这种调中装置一般是安装在集光器边缘上的两个调中螺旋,通过调中螺旋的调节,使集光器的中心与显微镜的光轴重合。但是在临界照明中,只要光源对于物镜的照明是足够大的,集光器的调中就不是很重要的。 |
|
|